第三篇|MOJANDA:让汽车定位更可靠 | 从“能用导航”到“可靠定位”的进化

by

in

引子:一辆车的“失明时刻”

你有没有注意过?

当汽车驶入高架桥下的阴影,或者进入隧道的瞬间,导航地图往往会“卡顿”一秒。

屏幕上的蓝点轻微飘移,路线偏离。

在日常出行中,这种误差只是小麻烦;

但在自动驾驶的世界里,哪怕十厘米的偏差,都可能是灾难。

为了让机器像人类驾驶员那样“看清道路、判断方位”, 汽车需要的不仅是定位,更是可靠定位。


一、车规级定位的含义:不是芯片更贵,而是标准更严

车规级(Automotive Grade)并不意味着性能参数高一档,

而是意味着产品必须在最苛刻的条件下依然可靠。

一颗车规级 GNSS 芯片,要经历:

  • 超过 1000 小时的高低温循环测试(–40℃ 至 +85℃);
  • AEC-Q100/104 认证体系的验证;
  • 持续振动、湿热、功耗与冗余安全测试。

这些标准,确保它在雨雪、高温、尘土、电磁干扰等环境下仍能持续输出正确结果。 它不仅追求精度,更追求稳定性与一致性——这是汽车世界的生存准则。


二、从“精度”到“可靠”:双引擎驱动的理念

GNSS 芯片的使命,不只是“能定位”。 它要在任何时候都能正确地定位

传统芯片强调“精度”——即误差尽可能小;

但在真实世界中,信号可能被干扰、遮挡、反射,

这时,系统能否检测并纠正误差,才是真正的分水岭。

MOJANDA 的核心价值在于: 它在精度的基础上构建可靠性。 这体现在两个层面:

  1. 硬件层的可靠性
    1. 多系统多频接收(GPS、北斗、Galileo、GLONASS);
    2. 抗干扰射频设计;
    3. 高温下依然保持时钟稳定。
  2. 软件层的可靠性
    1. 数据驱动的动态滤波算法;
    2. 自动检测异常星信号并排除;
    3. 与 SUMACO、REVENTADOR 协同工作,进行多源修正。

这种软硬一体化结构,使它能在复杂城市环境下仍维持厘米级输出。


三、可靠性的本质:一致性胜过瞬时精度

消费者在地图上看到的漂移,其实是系统内部“瞬时精度崩塌”的结果。

对人来说,这无关紧要;

但对自动驾驶系统,这意味着感知与决策脱节。

MOJANDA 的可靠性,不在于某个瞬间多准, 而在于连续数小时都能保持一致的稳定输出。 这种稳定,依赖于:

  • 精密温补振荡器(TCXO)维持时钟漂移极低;
  • 星历修正模型实时更新;
  • 多源完好性检测算法在后台持续验证数据有效性。

这就是可靠性的真正定义:

不是绝不出错,而是始终能被信任。


四、可靠定位的生态:当芯片与算法共生

单一芯片的性能再强,也无法独立面对所有复杂环境。

真正的“可靠定位”,是一种系统工程。

MOJANDA 的优势在于,它不是孤立的产品,而是整个空间智能体系的基石。

  • SUMACO IMU 模组 协同工作,抵御短时遮挡;
  • 接入 REVENTADOR 融合算法平台,进行多源解算;
  • 支持 OTA 数据更新,让算法随环境自我优化。

这种架构的意义在于:

当环境变化、场景复杂时,系统能动态调整权重,保持解算稳定。

它是典型的“数据驱动、软硬一体”——

芯片像大脑的感官,算法像神经系统,数据是学习的营养。


五、思考与展望

过去十年,定位技术的主旋律是“更精确”;

未来十年,它的关键词将是“更可靠”。

对于自动驾驶、无人机、机器人等具身智能系统而言,

可靠的定位是行动的前提,

而数据驱动的可靠性,是智能决策的基石。

MOJANDA 不是简单的硬件升级,

而是“空间智能可靠化”的第一步。

精度让机器知道自己在哪, 可靠让机器敢于行动。


延伸阅读

  1. Paul D. Groves:《GNSS and Vehicle Navigation Technologies》
  2. Kaplan & Hegarty:《Understanding GPS/GNSS: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》
  3. Titterton & Weston:《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Technology》

关于MCT毫厘智能

MCT毫厘智能是一家专注于Physical AI时代的姿态感知与绝对定位创新公司。我们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,采用“数据驱动、软硬结合”的策略,开发并提供全面的姿态感知与绝对定位软硬件解决方案,服务于具身智能、城区辅助驾驶、低空经济、机器人、智能设备等领域。公司基于自研的车规级北斗高精度芯片和模组,融合高精度IMU、视觉及雷达等传感器技术,结合海量数据,为自主规划和自动控制提供更可靠、更安全、更精准的技术支撑,持续提升载体的空间感知能力。

想了解更多关于 MCT 毫厘智能的最新动态?欢迎访问 www.mctech.ai / www.mctai.cn,或关注微信公众号「毫厘智能 MCT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