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22日,MCT毫厘智能受邀出席由盖世汽车主办的“2025第八届智能辅助驾驶大会·感知融合专场”。公司业务总监胡洋以《软硬结合、AI赋能,支撑VLA时代的可靠可信姿态感知和绝对定位》为题发表主题演讲,围绕智能驾驶感知系统的核心挑战,系统阐释了MCT组合导航方案的软硬一体能力布局,并强调:“可靠感知能力将成为未来智能驾驶架构持续演进的关键支撑。”
从当前刚需到未来支撑:姿态感知与绝对定位的重要性
随着城区辅助驾驶不断深入落地,系统在“我在哪”“我面朝哪里”这两个基础空间问题上的判断能力,直接影响整车的运行可靠性与决策安全性。GNSS信号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中常受遮挡,传统感知方式难以保障路径与姿态的连续解算。同时,智能驾驶系统正在从图像识别、控制响应,迈向多模态理解与自主行为规划的新阶段。
在这一趋势下,姿态感知与绝对定位成为支撑智能驾驶架构稳定运行的底层能力。胡洋指出,VLA(Vision-Language-Action)架构融合视觉、语言理解与动作生成,其智能行为的前提,是持续、稳定的空间状态输入。
在这一过程中,IMU与GNSS的协同作用成为保障系统可靠性的关键:
- IMU 确保局部连续性,即便在信号缺失场景中,仍可稳定推演路径与姿态;
- GNSS 提供空间认知的全局一致性,在卫星信号可用场景中,输出精准的绝对定位;
二者融合,构成稳定、连续的多源感知输入体系,为AI系统提供可靠的时空理解能力。

软硬协同三平台,构建可靠感知体系
为应对“感知不连续”“场景易失效”“部署难协同”等行业普遍挑战,MCT构建了由惯性模组、卫星定位模组、算法平台三大核心产品协同支撑的组合导航解决方案,覆盖从器件级到系统级的软硬协同,形成闭环式“可靠感知”技术体系。
- SUMACO|车规级惯性导航模组
动态感知的关键节点,承载姿态与位置的连续解算能力。
SUMACO系列支持多种部署形态,涵盖独立ECU、IMU BOX、域控集成等配置,具备高频率输出、车规级稳定性及全温域标定能力,已获得多家主机厂平台级量产定点。
- MOJANDA|车规级高精度GNSS芯片与定位模组
车规级厘米级高精定位的技术核心,打通芯片、模组与算法协同路径。
MOJANDA车规级芯片支持三频GNSS与原始观测量输出,兼容RTK、PPP、INS融合算法,具备高集成度、低功耗与国产可控优势,已广泛部署于量产平台。
- REVENTADOR|多源融合算法平台
连接数据与智能的桥梁,融合GNSS、IMU与多源感知,为软硬协同注入算法驱动力。
平台支持卫星定位、紧耦合、深耦合与多源融合,在复杂场景中实现从PVT到INS的稳定解算,结合自研工具链,实现模块化调优与高效部署。

“可靠”不仅是精度,更是持续稳定
胡洋强调,MCT对“可靠”的定义,不止于某一项精度指标的领先,而在于全链路工程体系的稳定性、适应性与可持续性。除了传统CEP68、CEP95等指标,MCT也在项目实践中持续探索更贴近真实工况的兜底能力评估体系,用于验证组合导航系统在极限环境中的表现。
实际项目测试结果表明,MCT解决方案在关键工况中表现优异:
- 隧道场景中,定位误差控制在0.2%以内;
- 空旷环境下,RTK固定率稳定超过99%;
- 在城市峡谷、地下空间等场景中,系统仍可实现快速初始化与稳定融合。
目前,该组合导航方案已在多个主机厂量产平台落地应用,支撑L2+、NOA、机器人等多类载体在城市级复杂环境中的高可靠运行。
支撑AI感知与决策:让系统理解空间
从感知物体到理解空间,智能驾驶正逐步迈向真正的“具身智能”阶段。姿态感知与绝对定位将成为AI系统理解世界的空间入口。
MCT将继续坚持“数据驱动,软硬结合”的战略,围绕定位与姿态两大核心能力持续演进,以全栈式组合导航方案,为AI架构的可靠运行提供稳定的空间状态输入,推动空间智能从实验室走向真实世界。